把握数字人民币先发优势 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领域
来源: | 作者:中国纪检监察报 | 发布时间: 2021-12-31 | 64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数字人民币具有低成本、高效率、安全可靠等特点,在规模化前提下,可以节约货币流通成本,节约印制现钞所需要的纸张,因而本身就是绿色低碳的货币工具和支付工具。

“数字人民币无论是在国内用于绿色金融产品市场、用于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执行,还是跨境使用,用作国际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交易的货币工具,都是新的机遇,都可能产生新的放射性的蓝海效应。”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认为,数字人民币将改变支付市场的格局,在微信支付、支付宝等市场化支付手段主导的移动支付市场中,增加官方的支付手段,有利于相互竞争、相互促进,进一步提高支付的效率和可靠性。

数字人民币和支付宝、微信支付有何不同?穆长春解释,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数字钱包,在数字人民币诞生前,里面承载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;数字人民币诞生后,钱包里装的内容可能会增加央行数字货币,大家仍然可以使用原有的钱包进行支付。

微信、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使用时收取了一定的手续费,而数字人民币作为公共产品,在使用时无需手续费。我国的移动支付更多来自商业驱动,是一种电子化支付手段,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数字“人民币”。

试运行后,有人认为数字人民币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充满颠覆性,似乎并没有在货币形态、实际功能和运行机制上带来根本性变化。对此,中国银行原副行长、执行董事王永利认为,数字人民币在前端运用上没有什么变化是非常正常的,就是要尽可能减少对用户体验的重大改变。

抛开前端看后台。无论是用户,还是运营服务商,都必须下载统一的App。王永利指出,这带来了支付运行体系和机制上的重大变化:央行成为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核心入口和清算中心。这意味着,数字人民币的每一笔收付,相关信息都要同时发送央行进行被查账户的核查处理,使央行能够全面掌握数字人民币兑换、流通的全量交易信息,实时掌握数字人民币的总量和分布情况,并可进行必要的监测分析与调控,从而大大提升货币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。

这一变化也符合数字货币不同于传统货币的本质特征:数字货币将货币与支付结算紧密融合,实现“货币即支付、支付即结算”。

“可控匿名”既保护用户隐私,又符合反洗钱、反恐怖融资、反逃税等金融稳定要求

多地试点后,数字人民币需要多长时间全面普及?

“小的国家比较容易创新,进行试点。如果试点后发现有问题,或者发现并非最优方案,切换相对容易。大国在这方面很不容易,但是好处是能够容纳多方案并行。”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、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指出,欧洲一些小国从纸币更换到塑料钞,只需一年左右就可以完成。中国从第三代人民币到第四代人民币,再到第五代人民币,每次切换都用了十年左右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