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行:支付业打击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基本形成
来源: | 作者:经济参考报 | 发布时间: 2022-04-02 | 54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“当前我国已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、广覆盖的现代支付体系,既要严防高效的支付体系被用于转移非法资金,又要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服务。”该负责人表示。

完善打击治理法律保障

“资金链”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,支付行业打击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基本形成。

在工作部署方面,人民银行印发工作方案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,联合有关部门印发《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“资金链”治理工作方案》,提出29项具体工作措施,加强治理合力。推动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,加强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。出台加强账户管理新规和行业治理规范,全力配合反诈立法。

在犯罪治理方面,人民银行严格实施“一案双查”,商业银行逐户倒查涉案账户及关联账户,中止涉案账户业务,向公安部门移送大量风险账户线索。组织商业银行、中国银联开展银行卡清理整治,全面清理长期不动银行卡和“一人多卡”,大幅降低不法分子盘活存量账户风险。组织中国银联建立跨机构风险防控机制,严格实施金融惩戒。

在风险防控方面,人民银行提高预警拦截水平,会同公安部门指导商业银行上线涉诈风险监测拦截模型,对涉诈高风险账户及时监测,直接拦截。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和跨境资金转移“背包客”,会同多部门核查处置、屏蔽境内外交易所,组织排查处置涉虚拟货币交易账户,多次约谈指导商业银行、支付机构加强虚拟货币交易监测和模型研发,全力协助公安机关侦办涉虚拟货币案件。

此外,人民银行还联合公安部、银保监会以“反诈拒赌,安全支付”“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、跨境赌博,我们在行动”为主题,在全社会形成金融行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、跨境赌博及相关黑灰产业宣传浪潮,累计覆盖12亿人次,营造浓厚反诈氛围。

下一步,人民银行将持续认真履行金融行业监管主体责任,继续压实金融机构风险防控主体责任,完善打击治理法律保障。健全常态化治理体系,推进账户分类分级管理,把握风险防控和优化服务平衡。持续开展行业风险整治,深入发挥大数据和科技作用,加强风险监测和拦截。

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