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创新上,致力于构建开放融合的数字化场景金融生态,加强掌银APP的场景建设和有机融合。
三、把“自我革新”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发力点
杨宇红认为,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是银行“刀刃向内”的自我革新,是提升银行对数字经济的适应能力、生存能力、可持续发展能力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:
首先,以“用数”为核心,持续提升线上经营能力。“数据”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巨大的潜力,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就是用数,目标就是精准营销、精准风控。
其次,依托资源优势,塑造线上线下协同经营合力。农行在线下渠道领域具有明显的广度与深度优势,拥有近2.3万个营业网点遍及城乡,以及十数万客户经理队伍,线上则拥有4.5亿掌银注册用户以及1.7亿月活跃用户。农行将线上线下两个经营阵地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合力,以线上赋能线下、以线下促进线上,达到“1+1>2”的效果,实现线上和线下两方面优势的叠加。
最后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成功必定有我”的情怀,小步快跑推进体制机制的完善。2018年农行全面实施网络金融业务体制机制改革,把网络金融部从原来的渠道管理部门,重新定位为牵头全行线上展业的平台部门,这在同业是唯一的。在推进机制上,农行早在2019年就率先在行业内将数字化转型明确为全行战略,行领导亲自挂帅,推动各级行、各部门深化数字化转型与应用。连续三年集全行之力实施“掌银发展工程”,从建设、营销、运营三位一体推进线上化经营。在这样新的定位、新的推进机制下,网金业务的发展模式从原来一个部门单打独斗,变成了全行所有业务部门“共建共营”。网金实际上也成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,全行线上平台基础设施的供给者、线上经营活动的组织者,以及线上展业模式的探索者,赋予了农行网金业务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。
四、把“安全合规”作为数字化转型的生命线
杨宇红指出,一方面,农行以战略视野审视安全风控的重要性,积极研究和布局云计算、分布式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,持续投资和建设灾难备份、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,依托“天蓬”企业级智能反欺诈平台开展实时线上业务监控,加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系统安全和风险运营人才队伍。针对“双11”、春节、纪念币发放日等线上业务高峰时点,农行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应急保障策略和方案,涵盖技术应对、业务策略、人员团队等各个方面,为客户安心、放心地使用金融服务保驾护航。
另一方面,农行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对客户隐私及权益的保护。自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》、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先后出台,监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更严格的要求。农行始终坚守合规底线,对客户告知、信息采集、数据使用等流程进行规范和约束,确保各环节得到用户充分、必要的授权。同时兼顾用户体验,将监管合规要求融合到产品设计、业务流程和获客活客的规则中去,最大限度优化用户体验。
2021-07-09
2021-07-08
2022-12-20
2021-07-09
2021-07-05